中国传统的辈分取名

辈分取名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俗现象,上自皇室家族,下至黎民百姓,甚至和尚道士都喜用。它所固定的取名用字,具有相当稳定的因素,可以世世代代秩序井然地延续下去,而不同于有些方法变化无常,特别是它的传承性,可帮助人们推行世系序列,对于那些侨居海外的侨胞及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寻根认祖、分清乡亲邻里、长幼辈次等有重要作用。但是,它又具有因袭性、保守性,它把人的名字局限在一个框定的范围内,某种程度上扼杀了人的意志与独立人格,不利于个性的发展,同时它也含有浓重的封建家族观念,不利于人际往来和团结。
我国较为严格和系统的辈分取名习俗,大概完善于宗族制度高度发达的宋元时期或者稍后。由于宗族制度高度发达,各地同姓人之间的联系也逐渐密切。为了便于区分长幼尊卑和在交往时便于称呼,一些家族率先在修谱时采用编定一首寓意深刻的五言诗或七言诗,族人命名时按辈份高低依次选用一字的“辈分诗”方式。由于这种方式的确可以起到上述作用,因此便迅速流传开来,成为我国流传最广的取名方式。
 
  以辈分取名,名字结构上像孔子家族那样同辈第一字不变的,也有取后一字的;有的一代字在前,一代字在后。如某家族万、民两代,万辈分,万明、万全、万方等;民辈分,维民、海民、兴民等。还有的一代双名,一代单名,单名以偏旁相连。循环反复,延续下去。
 
  古代人按辈分取名时所用的辈分谱,一般是由祖宗或饱学之士选定的,大多含有“忠孝传家”、“宁国安邦”、“克勤克俭”、 “光大家业”等内容,也有一些辈分谱是按阴阳五行编定的。如颍川堂义门陈氏就曾使用过五行辈分谱,即:“铨清标陨坤,铭海松煌增,锦添相辉培,钦深桂炳均,钏澶桃烛圻,铜江柳焕嫜。”这一辈分谱中每句都以金、水、木、火、土作为偏旁,以五行相生之意附会人世间祖生父、父生子、子生孙等基本规律。不过,因为这种五行辈分谱比常见的辈分谱拗口难记,加之又缺乏诗意,以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极受限制的。
 
因为我国古代使用辈分谱的家族和姓氏十分普遍,因此,一些影响较大的家族所使用的辈分谱也就随其家族的声誉而广泛传播。如毛主席所在家族湖南韶山毛氏辈分谱是:“立显荣朝土,文方运济祥,祖思贻泽远,世代永承昌。孝友传家本,忠良振国光。起元敦圣学,精致列明章。”蒋介石所在的浙江奉化蒋氏家族辈分谱是“祁斯开周国,奕世庆吉昌,崇德长受福,贻谋维有常。荣光永炳焕,和乐致嘉祥。坤载自久远,乾行在健强。匡济望仁智,安定思俊良。垂范为邦则,承远颂时康。昭谟百代盛,绳武守纪纲。”山东曲阜孔子后代仍在使用的辈分谱是:“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惟垂佑,钦绍念显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