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察风水的十大要诀(2)


春秋时,晋景公打算把都城由绎(今山西汾城南)迁到部仅氏的地方,大夫韩献于极力反对,认为邮瑕氏那里土薄水浅,污秽积聚,将会导致百姓患风湿脚肿病,甚至引起百姓的怨育。不如迁到新田(今山侯马市),那里上厚水深有沙水、徐水冲走污秽,百姓受益(见《左·传成公六年》)。这件事说明中国先哲学重视地质水土,提倡在上原水深之处修建城市。
第一,土壤中含有微量元素锌、铂、硒、氟等,在光合作用下放射到空气中,直接影响人的健康。明代王同轨在《耳谈》云:“衡之常宁,宋阳产铝,其他人语予云:凡锡产处不宜生植。其人必贫而穆徙。”比《耳谈》早一千多年的《山海经》记载了不少的地质与身体的关系,特别是由特定地质生长出的植物对人体的体形、体质、生育、都有影响。
第二、潮湿或臭烂的地质,将会导致关节炎、风湿性。脏病、皮肤病等。潮湿腐败之地是细菌的天然培养基地,是产生各种疾病的根源,因此不宜建宅,第三,是地球磁场的影响。地球是一个被磁场包围的星球,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的场对人发生着作用。强烈的磁场治病,也可以伤人,甚至引起头晕、嗜唾、或神经衰退,中国先民很早就认识了地磁,赠子·地数》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战国时有了司南,宋代已普遍使用指南针。风水思想主张顺应地磁方位。根据不同的地质形态,分别采用顺道缩级开穿高没对截犯顿十二种点穴方法,杨宪松在《十二杖法》指出;“真冲中煞不堪扑,堂气归随在两(寸)边。依脉稍离二三尺,法中开杖最精元。”这就是说要稍稍避开来势很强的地磁,才能得到吉穴。风水师常说巨石和尖角对门窗不吉,实际是耽心巨石放射出的强磁对门窗门户不利。
第三,受有害波的影响。如果在住宅地面3米以下有地下河流,或者有双层匀叉的河流,或者有坑洞,或者有复杂的地质结构,都可能放射出长振动波或染染辐射线或粒子流,导致人头病、旋晕、内分泌失调等症状二以上三种情况,旧时风水师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能用科学道理加以解释,但在实际中自觉不自觉地采取回避措施。有的风水师在相地时,亲临现场,用手研磨、用嘴嚼尝泥土;甚至挖土井察看深层的土质、水质、俯身贴耳聆听他下水的流向及声音,这些看似装模作样,其实也不无道理。
看风水十大要诀(四)---依山傍水
依山靠水是风水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山体是大地的骨架,也是人们生活资源的天然库府。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没有水,人就不能生存。《墨子·辞过》云:“古之民,未知为官室时。就陵革而居,穴而处。”考古发现的原始村落几乎都在河边台地,这与当时的狞猎、搏捞、采摘经济相适应。
依山的形式有两类,一类是“土包围”,即三面群山环绕,奥中有旷,南面敞开,房屋隐于万树丛中,湖南岳阳县渭洞乡张谷某村就处于这样的地形,五百里幕阜山余脉绵延至此,在东北古三方突起三座大峰,如三大花瓣拥成一朵莲花。明代宣德年间,张谷英来这里定居,五百年来发展为六百多户,三千多人的赫赫大旅,全村八百多间房子串通一气,男女老幼尊卑有序,过着安宁的生活。
依山的别一种形式是“屋包山”,即成片的房屋覆盖着山坡,从山脚一直到山腰。长江中上游沿岸的码头小镇都是这样,背枕山坡,拾级面上,气宇轩昂。有近百年历史的武汉大学建筑的青翠的资办山麓。设计师充分考虑到特定的风水依山建房,学生宿舍贴着山坡,象环曲的城墙,有了个城门形的出人口。山顶平台上以中孔城门洞为轴线,图书馆居中,教学楼分别立于两侧,主从有序,严谨对称。学校得天然之势,有城堡之壮,显示了高等学府的弘大气派。
中国的城市大多是在大山大河之间发展起来的。《管子·乘马》云:“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州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势,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下必中准强。”商代的都城在令河南安阳,这里群山环峙,北临漳水,东滨黄河,桓水贯穿,考古工作者在安阳小南海洞穴发现原始人的遗物,说明这里很早就是人类的居住地。
六朝故都南京,滨临长江,四周是山,有虎踞龙盘之势。其四边有秦淮河入江,沿江多山巩,从西南往东北有石头山、马鞍山、幕府山;东北有钟山;北边有富贵山;南边有白鹭州和长命洲形成夹江。明代高启有诗赞云;一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依山靠水在军事上意义很大,进能攻,退能守,战国时,雄心勃勃地秦国先后十一次迁都,都是依山靠水,最初以秦宁为政治中心,地址在今陕西华县峪乡一带;东有凤凰岭作屏护,北有清水,西南有按渠水环绕。接着,秦国又造都雍城,东临桥水,西依灵山,南临汗河,北靠群城山,在军事上,南捷汉中和四川通道,西扼河西走廊门户。后来,秦国又迁都标阳,北却戎狄。东通三晋。最后,秦迁都咸阳,依山靠水,进退自如,完成了统一大业。试想如果秦国不重视改变环境,还能够建立强大的强国吗?可见,优化环境是十分重要的。